- 海丝寻舟记,故事的开始我们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
-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30 15:00 阅读:次 字体【 大 中 小 】
寻踪海丝文脉:拜访许路学者汲取研究方法论
近日,由我院船模创新班组成的海丝寻舟实践小队赴厦门沙坡尾拜访海洋考古学者许路。许路结合自身多年田野调查经验,向队员们系统阐释中国帆船技术史与船模研究的切入点。他强调研习船模最重要的是做好分类。交流中,许路也应邀担任实践小队的客座学术指导专家。同时,许路向海丝寻舟记实践小队提供了许多等珍贵文献资料,并鼓励队员以“小切口”切入研究,例如从各地级市的非遗传承人入手,分类出各地代表性船型。随后许路带领实践小队队员踏勘沙坡尾避风坞及周围街巷,追溯沙坡尾百年渔港历史,展现厦门港渔民及水上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图景。
展示舟船基因:船模大师工作室学习交流
访谈结束后,实践小队邀请许路到我校“船模大师工作室”参观交流,在工作室内与船模大师赵晨林、实践小队指导老师洪裕荣及实践队员展开深度交流。在古船模教学区,许路学者针对福建航海木帆船结构特征与工作室船模构件细节等问题,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证据,在现场进行专业解读。
传习非遗技艺:探秘漳州月港追溯郑氏家族历史
实践小队前往漳州月港非遗薯莨染帆技艺传承纺。薯莨染帆是沿海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以薯莨汁液为天然染料,赋予船帆防水耐磨的特性与古朴深沉的色泽。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成员们亲手将浸泡过薯莨汁的帆布反复晾晒、浸染,目睹布料从素白渐变为古铜色。“每一道浸染都是时间与自然的对话。”传承人向实践队员介绍道,薯莨染帆不仅是实用技术,更承载着古代航海者征服海洋的智慧与勇气。实践小队全程参与薯莨染帆制作,并将全程拍摄成记录片,以便返校后供更多的同学进行观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