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社会实践(六)|追寻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
- 作者:关务3221王舒怡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01 20:00 阅读:次 字体【 大 中 小 】
先烈的足迹,踏遍了辽阔的神州大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春节期间,我前往南靖县西北边陲的科岭革命旧址参观学习。
在爸妈的陪同下,我们重走了红军路,重温了革命意志,参观了科岭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
在父亲的介绍下,我了解到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科岭为中心的岩永靖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屏障,三年的游击战争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做出了重大贡献。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伍洪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长期奋斗,领导广大军民浴血奋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反“清剿”斗争的胜利,共有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李明康为代表的41名烈士英勇献身,牺牲在这片红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
其中,展厅内介绍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支队伍,是抗战后方支援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妇女联合会。她们从未接受过教育也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甚至她们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当敌人侵入时,虽然她们不能直接拿起武器来冲锋陷阵,但巾帼不让须眉。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她们并未被生活的困苦与挫折所击垮,她们都积极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参与革命当中,为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我骄傲,我是光荣的红军后代。自记事起,父亲就对我说,我们是红军后代——我的曾祖父生前为红军闽西第八团战士,参加了闽西南苏区的三年游击战。1935年4月在上科岭反“清剿”斗争中被国民党杀害,壮烈牺牲。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曾祖父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埋藏在我的血液里,如同熠熠生辉的火焰,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自强的民族生生不息”。历史不会忘记,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是革命先辈高擎信仰的火炬,义无反顾地踏上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途;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英勇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万千忠骨,万千热血,他们以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身上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来源:关务3221王舒怡
指导老师:朱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