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科研成果>>正文
  • 国家艺术基金|刘芝凤《中国造船史》
  • 作者:《以“船”述史:中国古船模工艺制作人才培训》项目组委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7 23:30 阅读:次 字体【
  • 2024年7月24日,刘芝凤为国家艺术基金“以‘船’述史:中国古船模工艺制作人才培训”项目学员讲述《中国造船史》,内容涵盖中国东南沿海造船历史及民间造船。

    刘芝凤以远古至现代造船业的发展时间为主线,为学员们讲述了东南沿海造船业的发展历程。她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见证着中国造船业的兴旺,制作一艘船模要基于对造船业发展历史、文化的了解,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船模制作工艺中。

    为了让学员们更深入了解民间造船特点、工艺及制造流程,刘芝凤特邀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洪玉生,将船模搬进课堂,系统性、全流程讲解古船的构造、船舶构件、水密隔舱技艺、造船口诀等。

    从海事史到海洋文化,从船舶知识到造船技艺,学员们以历史脉络为轴,系统学习了海洋史、造船史,并初步认识了船舶的结构、选材、构件,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仅要学习精湛的造船技艺,更要传承中国辉煌的海洋文化。

    学员陈月青

    刘老师中国海洋史与造船史的课程充实了我在中国东南沿海民间造船方面的专业知识,拓展了中国古船模制作的创作思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刘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严谨与不懈探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践行。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提升自己,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培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次培训不仅是技术与思路的传授,更是对创意与思维的启迪,是一种文化的融合和超越。作为美术学、民族工艺美术专业背景的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将继续认真学习、做好笔记,与老师和学员们多交流,在跨学科的技术中探索不同的艺术生成表现模式。最后,感谢项目组老师与工作人员们的默默付出。

    学员吴辛迪

    刘师负治学之重任,深入东南海域之滨,以田野调研之法,探寻海洋与造船之古史,细察遗迹,广搜文献,破福船绘鹰之秘,务求真实无妄。国家艺术基金之以“船”述史,诚聘刘师讲授,其引经据典,于造船之技艺,历史之脉络,皆能娓娓道来。师以己之行,诠释了学问之道,非仅课堂之内可得,更需实践之中求证。从师授业,学生得以窥之东南海事,浩瀚无垠,乃古之通衢,商贸文化之桥梁也。而,刘师雅请民间造船大师,授学生福船船模建造之精髓。遂,海洋史授,福船艺传,学生习之,进学不已,阶及高明,以求真知。

    学员程创纪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观察到了许多细节和亮点。刘芝凤教授不仅人生阅历丰富、学识渊博,而且讲解生动有趣。她讲述了曾带队常在一线调研记录海事、文化、造船的经历,并结合运用各种史料和实物图片来给我们展示辅助说明。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海洋史和造船史的知识。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先进性和独特性,也认识到了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聆听刘芝凤教授的授课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和升华。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这次经历带给我的一切收获和感悟,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学员程志远

    从刘芝凤教授讲授历史的内容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向海而生,背海而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我们民族不仅仅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土壤,而且有波澜壮阔的海洋探索基因。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利用好祖先给我们留下的陆海兼备的有利条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发扬先辈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利用好海洋资源,维护好海洋权益,发展好海洋经济与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